缘何执笔

用文字感受自己的存在

回忆起我的中学时代,我发现了一个很有趣的规律。我往往会在一年级上学期末,到二年级下学期末,沉迷于各种文艺作品。或许是缘于学业压力不大,所以有大把的时间来漫谈呓语。那段时间也是我文字产出的巅峰期。但很遗憾,由于纸质记录的缘故,那些篇章大部分没能留下来。

就譬如我初中二年级的时候沉迷于古典文学,写过格律诗也照着《白香词谱》填过词。只不过,多年以后的如今,留下来的也只有去云南旅游时写出的几首长调小令了。虽然它们格律瑕疵颇多,纯粹写景而无思想深度,却依旧对于我有独一无二的意义。因为我再也写不出那样的文字了,我再也不会对古典诗词那么狂热地痴迷了。

本质上来讲,我是一个极感性的人。从小我总是容易被四季更迭和周遭环境细微的改变触动。今年离乡求学,更是有这种感触。我一遍又一遍地在帝都寻找故乡的影子,试图在这个干冷的内陆城市寻找海的音容。我记得今年秋天的一个晚上我练完琴后从蒙楼出来,迎面而来的是夹杂着水汽的白雾。那一刻我仿佛回到了那个能看到海的房间,只不过我的耳畔是内陆平静甚至滞涩的空气,并没有自由呼啸的海风。

文字,本质上是作者内心的投射。"美让人万念俱灰,因为我们是多想要让这种刹那的永恒一直持续下去"——加缪。这是我高中时期最喜欢的一句话。对于我来说,我的心境就是这刹那的永恒。当我思绪纷繁的时候,往往会将它们诉诸笔端,用文字与自己的内心对话。心境是嬗变的,是瞬间的,是流动的,因而我的文字亦如此。当我回看曾经写下的文字时,便会朦胧地回忆起那些人、那些事、那时的我。

我昔日的文字逸散在互联网和纸质手记中,想要一一翻看回忆当时的心境实在太难。于是我就有了建立一个网站把它们汇集下来的想法。至少在我还身处校园,有“为赋新词强说愁”的闲情逸致时,用这个网站把我的心境记录下来。多年以后即便丧失了写文字的能力,只会感叹“天凉好个秋”时,看看昔日的文字,也是一种慰藉。

何谓“观澜”

生长在海边的人,有一种刻在骨子里的孤独感。长时间面对那晴时无尽的蓝,阴时无穷的灰,难免有“哀吾生之须臾,羡长江之无穷”的感受。中学搬家之后,我在书房就能看到海,于是“观澜”就成了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。如今离家远游,只得梦中观澜。

我的文字,观的是内心的波澜。而多年以后,如果把我写过的文字按时间线串联起来,大抵也可以从个体的心境变化中,管窥时代的波澜。

关于内容

这个网站除了记录个人随感、各种评论(书/漫/游戏)以外,也可能会收录一些专业课笔记。欢迎交流讨论,批评指正~


缘何执笔
http://example.com/2025/01/09/缘何执笔/
作者
瑾瑜當年
发布于
2025年1月9日
许可协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