春日狂想——或是记高中与青春

2024-4-30于高中毕业游园会作

换季的时候,大连的天气一直都是变化得极快的,如果说前一天的风是wind,那么后一日极有可能在你未曾察觉的情况下,一下子变成了breeze,或者说,吹面不寒杨柳风。于是,我总觉得滨城的春天是转瞬即逝的。 或许是高三繁重的学业让我的闲情逸致减少了罢?又或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一个月在我人生中占的比例减少了罢?今年的春似乎过去得更快了,恍如幻梦一瞬。 现在回想起来,我对高中的感受,似乎也是这样的。收到录取通知书,踏入廿四校园的那一瞬仿佛就是昨天;两代灯光秀时唱的校歌依旧萦绕耳畔;篮球赛的呐喊助威历历在目。是因为线上学习时长太长,导致在校园的日子太少而觉得三年弹指一挥吗?或许是,但更多的还是因为,青春本就美好而易逝,就像春天一样。 且看“青春”二字本身吧!词根是alere(*拉丁语养育)的adolescence相比,“青春”二字似乎更加诗意和主观,将这一段短暂美丽而易逝的人生阶段比作具有同样属性的春天。或许,这就是历代文人骚客总会感慨“无可奈何花落去”的由来吧。就像人们喜欢看烟花,正是因为它转瞬即逝。试想,如果烟花一直在空中长明,岂不是变成了平平无奇的彩灯? 然而,青春就是转瞬即逝的吗?其实在这易逝中也存留着一些永恒。想到加缪面对八月雷雨天后出现的一抹晴蓝做出的感叹“美令人万念俱灰,因为我们多么想要让这一瞬间的永恒永远持续下去!”对我来说,青春的永恒,大概是对生命的反思吧。毕竟,人生中有大把无忧无虑的空闲时间用来遐思的机会可不多。 高中阶段之后,我开始思考生命的意义。是为了现世物质享受世俗意义成功?是为了还是了却君王天下事,赢得生前身后名吗?亦或是为了无悔地走向死亡?似乎都是,又都不是。 或者,我们都是推巨石的西西弗斯。在这时代的内卷浪潮之下,我们栖身于人群,无处逃遁世俗对我们的凝视和审判,重复着前人轮回,面对荒诞的世界和存在意义的虚无,我们用生存本身创造意义。就像加缪所说“那岩石的每个细粒,那黑暗笼罩的大山每道矿物的光芒,都成了他一人世界的组成部分。攀登山顶的拼搏本身足以充实一颗人心。应当想像西西弗斯是幸福的。” 又或者,我们走这一遭就是一个追寻意义的旅程,而「意义」,只能在人生终点的那一刻求得答案。就像樱花飘散的那一刻往往是它生命中最灿烂的瞬间。 「人の世のものとは见へぬ桜の花」在这熙熙攘攘的人世中,在这游人如织的满园春色中,狂想到此结束,我和樱花相对唯顷刻。

示例图片

笔者摄于大连

示例图片

友人摄于东京

2025-01-10 后记

“春日狂想”这个题目实际上并非我的原创,而是取自中原中也所作的《春日狂想》。 这首诗歌令我印象最深的莫过于那句

まことに人生、一瞬の夢、     ゴム風船の、美しさかな。 空に昇つて、光つて、消えて――

而对于处于诗歌核心地位的“奉仕の気”,我个人的理解是:在经历“愛するものが死んだ時には”的绝望与虚无之后,在无法找寻到意义之后,自己动手去创造意义,这也是我这篇文章的核心观点。 哎!现在回看这篇文章,我的存在主义思想,真是由来已久呢。


春日狂想——或是记高中与青春
http://example.com/2025/01/10/春日狂想——或是记高中与青春/
作者
瑾瑜當年
发布于
2025年1月10日
许可协议